一曲《高山流水》隨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流傳千古,
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誰堪聽?
焦尾聲斷斜陽里,尋遍人間已無琴。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由龔一老師帶來的古琴曲《流水》,選自其古琴專輯《千古絕響·古琴》。所謂高山流水覓知音,相比于知己,更喜歡知音這個稱謂。閑暇時分,得三兩知音,泡上一壺醇香老茶,聽《流水》激蕩,陳香氤氳,品茗閑聊,片刻功夫便是時光靜好。
《流水》流傳至今,已有多個版本,本次給大家推薦的是著名古琴家龔一老師演奏的版本。龔一老師演奏的《流水》,在前人演奏的基礎上,進行了更加藝術化的整理。使得琴曲演奏更加流暢,將流水的激流飛瀑、浪花飛濺、回旋激蕩的氣勢更生動形象地展示在我們面前。
整首曲子旋律跌宕起伏,先是大幅度上下滑音,接著以連續(xù)“猛滾、慢拂”的手法作流水聲,巧妙地展現出流水由緩到急,騰沸澎湃的樣子。靜聽《流水》,有如礁石崚嶒,江河于其中蜿蜒激越,其勢險絕奇倔,而歸于中和,有如江水入汪洋,浩浩兮不可復止,而盡于茫茫。
也許,有朋友聽過管平湖老師演奏的《流水》,會覺得管老師的曲子聽起來更有一種“清泉石上流”的安靜從容。但我個人認為,激流才是“流水”的生命所在,真正的“流水”就該有平緩有激越。在曲子最后以清越的泛音結束,激越歸于平緩,頗有種歷經喧嘩后的寧靜,一絲禪意綿延開來。
喜歡一邊品著老茶一邊聽著這一曲《流水》,或許是潛意識里認為只有歷經歲月沉淀的東西才配得上這首傳承千年的古曲。約上兩三好友,泡一壺老茶,細品歲月的積淀與厚重;聽著《流水》旋律由動入靜,讓浮躁的心沉浸其中,去追尋那抹喧鬧過后的寧靜。
我們的世界已被“浮躁”的氣氛籠罩,而追求的那種清靜自然的狀態(tài)也越來越成為一種一廂情愿的夢想。各種“流行經典”,“抖音神曲”的標簽給現在所謂“音樂作品”強行涂飾上了“經典”的印象,但在我卻在那些音樂里聽不到絲毫經典的味道,有的只是無盡的喧囂和浮躁。
喧囂塵世,我們本身也逐漸丟失了“寧靜”的能力。只愿有一天,我們還能重拾那被我們丟下的“寧靜”,并且乞愿我們的后半生有更多的人能有機會躲在喧囂的城市的角落在黑夜里看著天空聽這一首《流水》。
聽一首《流水》,在琴弦中,讓浮躁的心性走入靜寂,感受內在寧靜的海洋,重拾一種“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的清靜自然。
音樂:流水
藝術家:龔一